存貨跌價準備是企業(yè)在存貨可變現(xiàn)凈值低于成本時,為反映資產減值而計提的準備金。以下是關鍵要點總結: 1. 計提條件 - 當存貨的可變現(xiàn)凈值(Net Realizable Value, NRV)低于其成本時,需計提跌價準備。 - 可變現(xiàn)凈值計算:預計售價 - 進一步加工成本 - 銷售費用 - 相關稅費。 2. 會計處理 - 計提分錄: 借:資產減值損失 貸:存貨跌價準備 - 轉回分錄(當NRV回升且原減值因素消失): 借:存貨跌價準備 貸:資產減值損失 - 出售存貨時,轉銷跌價準備并沖減成本: 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(凈成本) 存貨跌價準備(已計提部分) 貸:庫存商品(原成本) 3. 特殊情形處理 - 原材料減值:若原材料用于生產,需先判斷產成品是否減值。若產成品未減值,即使原材料市價下跌,亦不計提;若產成品減值,則原材料按產成品的NRV減去加工成本后的金額計提。 - 合同價優(yōu)先:有銷售合同的存貨,NRV以合同價為基礎計算;無合同的按市場價。 4. 轉回限制 - 轉回金額不得超過原計提數,且僅允許在NRV恢復時轉回。 - 若NRV高于成本,存貨按成本計量,跌價準備全額轉回,但不確認增值。 5. 稅務影響 - 稅法通常不承認跌價準備的稅前扣除,實際損失發(fā)生時方可抵扣。 - 會計與稅法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,需在報表中確認。 6. 報表列示與披露 - 資產負債表列示存貨賬面價值(成本 - 跌價準備)。 - 附注中需披露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、金額及變動情況。 7. 審計與管理層判斷 - 管理層需定期評估存貨狀況,審計師需驗證NRV估計的合理性。 - 防止利用跌價準備操縱利潤(如過度計提或延遲轉回)。 8. 示例分析 - 例1:成本100萬的存貨,NRV 83萬,計提17萬跌價準備;次年NRV回升至88萬,轉回5萬。 - 例2:原材料用于生產時,需結合產成品減值情況判斷是否計提。 9. 準則差異 - IFRS vs 中國準則:核心原則一致(成本與NRV孰低),細節(jié)可能略有不同。 總結 存貨跌價準備體現(xiàn)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,確保資產估值真實可靠。正確計提與轉回需結合市場動態(tài)、企業(yè)意圖及合理估計,同時關注稅務影響和審計風險,避免財務操縱。 |